雷洛思談教育,請媒體們醒醒!

最近打開報章雜誌,社會版案件從來沒有一天短少,黑道涉入校園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。未成年犯罪,甚至於廣泛來說,青年犯罪的比率越來越高。

當然!一個人的身心教育,除了學校以外,家庭教育更是不可或缺,甚至是每個小孩人格建立的教育核心。然而目前社會結構不斷改變,雙薪家庭越來越多,一般人的收入越來越不足以負擔家庭生活,所以父母都要在外工作到很晚,家庭教育儼然出現很大的缺口。

在這樣的狀況下,學校教育也沒有辦法完整遞補,甚至某些學校的惡意(刻意)包庇,讓很多不適任教師來留在校園(過度體罰、傷害、性侵等等)。再加上某些團體不明究理全面要求廢除體罰,導致讓其他教師對於管教方式越來越無力,甚至採取放任與漠視。

孩子在身心不健全的時期,沒有獲得完整的教育,反而因為老師不敢處罰,造成孩子們在小時候自我意識過度膨脹。校園學生對學生之間的霸凌可見一斑。

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,也是政府單位需要重視的一環,但是目前的政府沒有辦法或不願意去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的同時(因為大部分的政府官員小孩都在國外讀書),這時媒體卻也無形當中成為推波助瀾的另一隻手。

還記得十幾二十年前,小時候最喜歡看的電影就是劉德華主演的電影,在劇中劉德華總是扮演一個小混混或是無所事事游手好閒的小子,平常的生活不是打架就是賭博,然而在這樣的設定當中總是會有一位死心塌地愛他的女主角,每次在暴力打架當中呈現出一種扭曲的正義,……卻受到觀眾喜愛!

當時我年紀還小,就讀國中,班上的確就是很多人喜歡動用暴力,還自認為自己是為真理出頭。好不容易這樣的劇情漸漸退流行,後期雖然引進許多外國電影,暴力程度更勝於香港電影,然而國外電影的設定多半是以警探片為主,又或者是在劇情設定上不會過度把街頭暴力詮釋成正義化身。

不過最近我看了一些台灣的八點檔,我才發現……台灣的媒體早就把這種扭曲的觀念深植在下一代的身心當中。

對電影來說,電影至少有分級制,多少有限制與區別的效用。但是台灣八點檔卻是闔家都會觀賞的節目,但是內容卻永遠都是企業惡鬥、官商勾結之類的劇情。最近看了「艋舺燿輝」,我彷彿看到當年的劉德華又再度出現了…….

不可否認的,去年的電影「艋舺」票房很好,就戲劇的商業考量來說,好的劇情本來就應該繼續推廣下去。然而電影裡,那些不支天高地厚的小伙子至少還有馬如龍打他們巴掌,還或多或少會讓觀眾深思反省。

但是電視劇呢?又開始把主角塑造成好人,別人是壞人,所有的事情都是靠自身的暴力來解決。這樣的觀念對嗎??劇中的警察呢?法官呢?真正的執法單位呢?似乎都不存在了。

我知道我們的法官很多都是腦殘,我也知道台灣真實的警察素質也都很差!包庇、收保護費、吃案、威脅受害人之類的。

沒錯!真實的法官很差,警察也沒好到哪去,但是在戲劇當中,我們總希望呈現出人們內心的光明面與期待感,縱使他是虛假的!如果連在戲劇當中都沒有這些東西,我真不曉得電視公司製作這樣的戲劇用意在哪?

「媒體的社會責任」這個帽子雖然很大,但是我真的希望媒體多少可以幫忙負擔一下社會責任。否則我相信不久的將來,當警察抓到那些犯罪青年,不管有沒有成年,我想他們都會挺起胸膛,強詞奪理地跟記者說:

我們沒有罪!我們混得不是黑道!是友情!是義氣!



Answers 雷洛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諮商師雷洛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